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媒体西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媒体西夏>>网络报道>>正文

【中国社科学网】西夏学正在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

发布方:  发布日期:2013-09-24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西夏学经过百年发展,经由王静如等先贤披荆斩棘的开掘,以及后人们的继续努力,加之“新”文献、文物的不断丰富,今天的西夏学研究硕果累累,逐渐成为一门“显学”。

9月19—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暨王静如先生学术思想探讨会”在京举行。与会者围绕王静如先生学术思想,西夏历史文化、西夏文字与文献,黑水城文献,西夏文物考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来自国内外百余位西夏学领域的专家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出席论坛并致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昌东主持。

异军突起 充满活力

西夏学经过百年发展,经由王静如等先贤披荆斩棘的开掘,以及后人们的继续努力,加之“新”文献、文物的不断丰富,今天的西夏学研究硕果累累,逐渐成为一门“显学”。

近些年来,西夏学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认为,首先是大量原始资料影印出版。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夏学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相继出版了俄、中、英、日等国收藏的西夏文献。特别是《俄藏黑水城文献》刊布了20世纪初黑水城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献,其中涵盖8000多个编号、近20万面的西夏文文献,大大改变了西夏资料匮乏的状况,为西夏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此外,宁夏、甘肃、内蒙古等西夏故地的考古工作者不断发现大量西夏文物、文献,使西夏研究资料更加丰富。近年西夏研究新资料的激增,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其次是西夏文文献解读进展很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国内外专家们的努力钻研,已经基本可以解读西夏文文献。翻译西夏文文献的专家,由过去国内外屈指可数的几位,现在已发展成一支包含老、中、青在内的数十人的专业队伍。近几年中国西夏研究人才的快速成长,令学术界瞩目。此外,西夏语言的构拟也渐成体系,走向成熟。

与会者表示,目前西夏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文学、宗教、法律、文物、文献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它与敦煌学交叉处,又往往涉及自然科学的某些领域。西夏学作为一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学科,与中华民族文化有着内在、紧密的联系。

“或许可以说,当年的西夏与赵宋,既曾剑拔弩张,又曾唇齿相依。今天,在西夏研究和宋代历史研究上,它们则是不可或缺的‘密切友军’。”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说,作为一门曾经冷僻的历史文化学科,西夏学现已蔚为大观,正在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关于西夏民族历史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献资料、经济地理、社会生活的研究,对11—13世纪中国史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辽宋夏金时代史的学术体系中,西夏学异军突起,蓬勃兴盛,充满活力。

西夏文献文物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西夏学的发展变化为当代西夏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西夏文献、文物研究蕴藏着巨大的学术潜力,成为基础学科中一个醒目的新学术增长点。

以史金波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夏文献文物研究”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会上,项目负责人之一、“长江学者”、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作为课题组代表进行了汇报。

杜建录说,两年多来,项目进展顺利,围绕西夏文献文物及相关研究领域设立25项子课题,包括《西夏文物·宁夏编》(16册)、《西夏文物·综合编》、《西夏文物·洞窟编》、《黑水城社会文书录文考释》等。

目前已有一批阶段性成果问世或完稿,如史金波著《西夏文教程稿》已于2013年9月出版。该书主要是论述西夏文字构造、西夏语音、词汇、语法,并解读各种类型的西夏文文献,既是对以前西夏文教学的总结性成果,又为今后培养西夏文人才提供了教材。

据介绍,项目重大子课题“西夏文物”系列丛书即将出版。同时,文献资料库建设也已展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和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联合建设,包括西夏文文献数据库、西夏遗址遗迹数据库、西夏文物数据库等。

近些年来西夏文献陆续刊布,大量文献有待解读,具有较高水平的西夏文献解读人才就“显得缺乏”。史金波告诉记者,该项目在立项报告中就将培养西夏研究人才纳入计划。除通过西夏文文献专题研究和招收博士生定向培养西夏文研究人员外,还特别采取举办西夏文研修班的形式培训各地区、各部门有志于学习西夏文、从事西夏研究的青年人才。

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 地址:中国·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电话:0951-2061080 传真:0951-2061083 邮编:750021 E-mail:xxx@nx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