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研究成果>>著作>>正文

陈育宁著作

发布方:  发布日期:2012-07-19 浏览次数:  

 

《中国藏西夏文献》(史金波、陈育宁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大型文献丛书《中国藏西夏文献》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由宁夏大学牵头, 联合中国国家图书馆、甘肃省古籍整理编译中心、中国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等二十几个文博与学术单位整理编辑,任继愈、饶宗颐、李学勤、徐苹芳、樊锦诗任学术顾问,陈育宁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史金波、陈育宁任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与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北京、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金石等6编20巨册,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国内西夏文献集成,在整个西夏学研究中,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学术意义,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十五”期间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领域重大标志性成果。《中国藏西夏文献》整理出版工作从2001年启动,到2007年完成,前后历时六年,将珍藏在八省区(市)四十多个文物与图书单位的10000余面西夏文献、数十块党项与西夏碑刻以及现存党项与西夏题记,全部整理出版,大大提供了我国在国际西夏文献收藏与研究中的地位,并对历史学、民族学、文献学、佛学 、语言学等相关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

《鄂尔多斯史论集》(陈育宁著,??出版社??年版)

本书是作者多年探究鄂尔多斯历史、民族、经济、文化、民俗、生态、宗教等多方面、广角度研究成果的结晶,是目前唯一一本对鄂尔多斯地区进行了综合性、系统性研究,理论上进行高度概括的著作。使人们对地方学研究不仅从认识上得到不断深化,从规律探析上得到方法论指导。并成为后来鄂尔多斯学的创建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的立的理论基础。

《民族史学概论》(陈育宁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2006年第2版增订本)

本书是国内较早尝试开展并系统阐述、民族史学理论及搭建民族史学理论研究及教学体系的著作。在讨论民族史学若干重要理论问题的同时,第二版又增订了专门介绍20多年来国内民族史学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和著作的若干专题讲座。著作观点鲜明,框架清晰,对学界研究中国民族史中带有规律性的理论问题时在思想上和方法上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宁夏通史》(陈育宁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2002年第2版,2008年8月新1版,全一册插图版)

本成果是一项添补区内空白的重大项目。是自治区社科联和自治区“八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曾获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自初次出版以来已成为广大读者了解和认识宁夏历史,广大史学科研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宁夏历史的重要读本和参考文献。

《塞北江南旧有名——宁夏历史十五题》(陈育宁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本书是文化普及读物。分十五个专题介绍宁夏从古到今的历史地理变迁、文化古迹遗存、人地关系演变等,是一本可以使外地人了解宁夏、宁夏人热爱宁夏的可读性非常好历史文化的小册子。

《磨难也是财富》(陈育宁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本书曾荣获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类优秀文化作品奖。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各高校都在力图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本书真实地记录了宁夏大学学子拼搏向上的精神状态,表现了他们面对磨难,坚持理想、正视磨难、笑对人生的乐观情怀,凝炼出宁夏大学学生的精神品格:感恩、珍惜,坚强,与宁夏大学的校训以及陈育宁教授提出的“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人生信条一并构成了宁夏大学学生的精神品格。这本书以它朴素清新的面容,深沉动人的力量,征服了千千万万个读者,是一本极有“营养”的读物,是一本“精神成人”过程中不能轻易绕过去的好书。

杜建录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杜建录等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宁夏、甘肃、内蒙古三省区的专家共同整理完成的一项重大学术工程。学术大师任继愈、饶宗颐等任学术顾问,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作序,知名学者陈育宁教授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主任杜建录教授、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所长塔拉研究员、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主任高国祥研究员任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全书共收录原始文献4000多件,分10卷65类,全彩色写真印刷,公布文献与原始文物一致无二,无论从文字的书写格式,还是行文、画押、印章、批注以及文字的叠摞,均可见文物的原始面貌,极大的方便了读者研究,这是此前出版的同类文献所无法比拟的。该大型文献丛书的出版为宋夏金元史、宋元佛教史、中古社会史、宋元科技史、古代医药史、丝路贸易史、法律制度史、文书制度史以及文献版本学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引起国内外学界的高度重视,必将对西夏学与黑城文献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史》(杜建录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

是书分《宋代以前党项羌及夏州拓跋政权对外关系》、《夏宋关系》、《夏辽关系》、《西夏与吐蕃、回鹘关系》、《西夏与金、蒙关系》、《西夏与周边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等六章,以汉文西夏史料为主,首次将西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作了详尽、深入、系统、全面的论述,紧扣西夏与宋、辽、金三维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同时又坚持实事求是和民族平等的原则,重视西夏与周边民族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夏学专家李范文作序。

《西夏经济史研究》(杜建录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本书为宁夏“九五”社科规划青年项目研究成果。内容分两编。上编为西夏基本经济的制度研究,包括土地、赋役、财政、仓库、官牧、农田水利的开发与管理、典当借贷制度及阶级结构等内容。下编为西夏经济发展状况,涉及农业、畜牧业、冶炼与锻打铸造业、《天盛律令》所记的西夏手工业,夏宋间商业贸易、党项羌内迁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夏经济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西夏经济史》(杜建录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结项成果。该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西夏的生存环境、经济状况和以生产资料占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关系,总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党项建国前社会经济和夏州拓跋政权奴隶制与封建制相结合的社会形态;第二部分从自然环境、气候、物产、交通、人口、民族以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讨论了西夏的生存环境与立国规模;第三部分论述了农牧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原因,认为农牧并举的半农半牧经济构成了西夏立国的经济基础;第四部分论述了手工业发展状况与手工工匠的身份地位;第五部分论述了货币流通、高利借货以及国内外商业贸易;第六部分论述了赋役制度、土地关系与阶级结构,指出役在西夏经济剥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党项贵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并役使人身依附于他们的“种地者”、“作人”、“牧人”、进行生产,从而决定了西夏为封建农奴制社会,而不是封建租佃制或奴隶制社会。

《二十世纪西夏学》(杜建录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近代科学意义上的西夏学已有百余年学科历史,百年西夏学史的回顾与展望十分必要。西夏学界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回顾了各自专长的西夏学研究史,如史金波撰《西夏宗教研究》,聂鸿音撰《西夏文字研究》,白滨撰《西夏文文献研究》,牛达生撰《西夏钱币和官印研究》等,景永时、史金波、彭向前等分别对俄国、日本及欧美的二十世纪西夏学作了介绍,杨浣对中国西夏学学术园地建设作了回顾和评析。书后附杨志高编制的《二十世纪西夏学论著资料索引》。

《天盛律令与西夏法制研究》(杜建录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结项成果。《天盛律令》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印行的法典,内容包括刑法、诉讼法、行政法、经济法、军事法,多方位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黑水城西夏文献中历史文献价值最高的一部著作,一经公布,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天盛律令》的内容框架与成书年代、《天盛律令》基本内容、《天盛律令》反映的西夏司法制度、以及《天盛律令》的特点与历史文献价值等方面,对《天盛律令》与西夏法制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说西夏》(杜建录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通俗西夏历史文化读本《说西夏》分61个专题,以史为纲,以人物故事与重大事件为目,全面展示了党项民族的兴起、发展、消亡以及西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文字生动流畅,融学术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炉,既浑然一体,又独立成篇;既左右联系,又前后照应,趣味横生地讲述了湮灭王朝的故事。是了解西夏、宣传宁夏的一个窗口。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教授任主编,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薛正昌、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西夏文化产业研发中心主任杨满忠任副主编,宁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博物馆、贺兰山岩画管理处、银川晚报社的专家共同撰稿。《说西夏》的出版,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在西夏历史文化应用开发方面又一重要成果,是向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10周年的献礼!

胡玉冰

《传统典籍中汉文西夏文献研究》(胡玉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入选第二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共40万字。作为宁夏大学2007年度四大工作“亮点”之一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通报表扬,是我区在社科研究一些领域已经迈入国家层面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也是我区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提升的标志之一。在西夏学研究中,文献资料是重要基础,汉文西夏文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汉文西夏文献的研究较为薄弱。这项成果以传统典籍中汉文西夏文献为研究对象,结合汉文西夏文献自身的成书特点,分宋(北宋和南宋)、辽金、元、明、清等五个历史时期,对记述内容直接涉及夏州地方政权史、夏国史及夏国与周边民族关系史的各种汉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研究。鉴定专家认为,这项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有利于西夏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少数民族文献学学科构建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西夏志略校证》(胡玉冰校证,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西夏志略》六卷,是有清人将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和大型典制体史书《续通志》中的西夏资料依原貌(包括内容和格式)抄录出来,《集成》卷七九至卷八二《西夏部汇考》一至四即为《志略》卷一至卷四,《续通志》卷六○四《载记十一·西夏上》即为《志略·载记上》,卷六○五《载记十二·西夏下》即为《志略·载记下》。抄录出来的资料被合二为一后,冠以新书名——《西夏志略》行世。此书当抄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至道光九年(1829)这二十年间,抄录者已不可考,在中国民族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日本大阪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有藏。整理者以民族图书馆藏本为底本,参以《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文献,对原抄本文字及内容上的错误多有纠正,并注明史料的原始出处,以便于读者的使用。

《汉文西夏文献丛考》(胡玉冰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以传统典籍中记述内容直接与西夏有关即记事涉及夏州地方政权史、夏国史及夏国与周边民族关系史的各种汉文文献为研究对象,以时代为经,文献为纬,对成于宋(包括北宋和南宋)辽金、元、明、清等朝的汉文西夏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考证。全书分四编,第一编《宋朝汉文西夏文献》,第二编《辽金元三朝汉文西夏文献》,第三编《明朝汉文西夏文献》,第四编《清朝汉文西夏文献》。作者考证认为,宋代是汉文西夏文献的创编时期。宋人著西夏专书传世者很少,而西夏专题文献和其它散见史料大多传世至今,成为今天治西夏史最直接的汉文原始材料。辽金两代与西夏有关的文献也是原始的汉文西夏文献。元代是汉文西夏文献的选编删汰时期,三史《夏国传》及散见于三史中的西夏史料是今天研究西夏史的基本史料。明代是汉文西夏文献的重辑、重修期,代表作是《宋西事案》。明代学者在编修宁夏地方志时,选材上注意对西夏史料的辑录,开始有意识地爬梳西夏史,力图对西夏史做出全新的考证。清代是汉文西夏文献编修的勃兴时期。受乾嘉学派考据学风的影响,清代学者从宋元文献中辑录出大量西夏史料,在各自编史思想指导下,编写了数量可观的西夏专史。另外,西夏史专题研究也日渐深入。

《西夏研究丛书》

《西夏研究丛书》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编写,计划每两至三年左右出版一辑,每辑四至六种,选题包括西夏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宗教、文献、文物、考古、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力求推出西夏学研究最新成果。目前丛书已出版四辑22种,第五辑正在编辑中。

1、《西夏研究丛书》第一辑(共5种,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

(1)《西夏学概论》: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王天顺教授主编

是书为国内第一部系统阐释西夏学学科概念及其理论、研究方法等问题的专著,是一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集体成果。共分七章,前三章主要探讨西夏学理论与方法问题。首章开宗明义,诠释《西夏学的学科系统及其相关学科》,第二章《西夏学史料学》,第三章《关于西夏学理论和方法的几个问题》。由此三章内容,读者即可获知何为“西夏学”,从什么史料去研究它,有怎样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借鉴。后四章分别为《西夏学的起源及其国际化》、《西夏语文学》、《西夏文物与考古》、《西夏社会历史研究》,主要是从西夏学学科发展史及西夏学分支学科的角度来评述其研究现状。著作对西夏学学科内容构成和学科理论、方法体系构建所作的有益探索,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2)《西夏文化概论》::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张迎胜教授主编

全书共分九章,研究内容涉及西夏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西夏民间文学、西夏作家文学、西夏艺术、西夏宗教、西夏民俗、西夏教育、西夏科学技术等。是书对西夏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侧面和主要成果进行简要描述,便于读者对西夏文化有较为系统而清晰的了解。全书涉及西夏文化中精神层面的文化及物质层面的文化,诸如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民俗、教育、科技等都能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介绍,学者通过对西夏文化的个案研究旨在说明,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研究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如果离开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就谈不上对中国文化的全面的整体性的把握。书后附有主要参考书目。

(3)《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史》: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主任杜建录教授著

(4)《西夏书事校证》: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龚世俊、胡玉冰等校证

《西夏书事》四十二卷,清人吴广成编修,是传世的汉文西夏史籍中卷帙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西夏自夏州政权建立至国亡共350余年历史集于一书。以叙西夏攻伐、朝贡之事为主,杂以天文、地理、职官、选举、礼乐、兵刑等典章制度,涉及内容之广,在清人汉文西夏史籍中为仅见,代表了清人编汉文西夏专史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整理者以1935年北平隆福寺文奎堂影印小岘山房本《西夏书事》为底本,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校勘整理,特别注意对史料出处的注明,方便了学者的进一步利用。

(5)《西夏王陵》:原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韩小忙研究员著

西夏王陵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贺兰山东麓,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现存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存。作者亲自参与过对西夏王陵的考古发掘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材料。通过与唐、宋、辽、金、明陵寝制度及陪葬墓的比较研究,分析了西夏陵寝制度、陵台建筑形制、雕塑文物等的特点。作者认为,西夏王陵具有重大的历史、文物和考古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人文旅游观赏价值。西夏陵深受中原唐、宋汉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党项民族的传统习俗,从而形成了自身的一套较为完整的陵寝制度,在中古时期的丧葬文化史上独树一帜。西夏王陵集中反映了西夏文化特点,是西夏王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作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体会到西夏王陵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陵园建筑艺术魅力。著作附录《党项西夏世系图》、《西夏皇帝称号表》、《西夏各时期疆域形势图》、《西夏历史年表》等。

2、《西夏研究丛书》第二辑(共5种,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1)《西夏天盛律令研究》: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王天顺教授主编

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追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修律的概况,以明《律令》在法律史上的特殊地位,兼考《律令》纂定年代;第二章用了较多的篇幅简介《律令》各卷内容,并比较唐、宋律以见其特点。其次讨论《律令》编纂方法的得失;第三章阐述《律令》产生和适用的社会基本条件,借以明了《律令》的性质;第四章论述《律令》的主要组成部分——刑法;第五至七章分别论述《律令》中所反映的经济状况、宗教与婚姻状况及其相关的法规,还有军事行政法规的部分内容;第八章从文献学的角度探讨了《律令》的版本、体例及其价值。

(2)《西夏经济史研究》: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主任杜建录教授著

(3)《西夏志略校证》: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玉冰教授著

(4)《西夏道教初探》:原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韩小忙研究员著

全书分八章,内容包括:西夏对道教的管理、西夏的道教经籍、西夏绘画中的道教内容、道教流传于西夏的原因、道教在西夏的地位和影响、西夏道教的本土色彩、西夏的宗教政策、《天盛律令·为僧道修寺庙门》译释。

(5)《西夏纪事本末》:原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龚世俊教授等校证

《西夏纪事本末》三十六卷,清人张鉴编修,为传世西夏史籍中唯一一部纪事本末体断代西夏史。原作编辑宋、辽、金、元诸史及《长编》、《宋元通鉴》等文献中汉文西夏史料而成书,记《得姓始末》、《夏台复入》等西夏三十六事。各篇均究其原委,考其异同,间附评议。其卷首载《西夏纪事年表》、《西夏堡塞》、《西夏地形图》、《历代疆域节略》、《职方表》等,属于创例。惟史料未出常见范围,且叙次丛杂,考证未精,有专尊宋朝之偏见。是书传世本均为刊印本,以单行本和丛书本两种方式传世。单行本主要有5种,包括光绪十年(1884)江苏书局本、光绪十一年(1885)金陵书局本等,丛书本有4种,包括《半厂丛书初编》收入的光绪十一年(1885)仁和谭氏刊本,《历朝纪事本末》收入的光绪十四年(1888)上洋书业公所排印本等。传世的各种刊刻本中错讹较多,如刊刻于光绪十一年(1885)的金陵书局本每一卷都有很多错误,其卷二十一《大顺受创》中出现的错误多达25处,若不加整理纠谬,会使后人以讹传讹。校证者以金陵本为底本,以江苏本和《半厂丛书初编》本为参校本,对原书存在的脱、讹、衍、倒等文字错误多有纠正,为学者的利用和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整理本。

3、《西夏研究丛书》第三辑(共6种,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1)《西夏文〈德行集〉研究》: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聂鸿音教授著

《德行集》是出土于黑水城遗址的一部重要的西夏文世俗文献,它是在西夏桓宗皇帝授意下,由一班先帝的老臣讨论纲目,然后由番大学院教授曹道乐从先秦到北宋的十几种汉籍中拣选“德行可观”的文字,用西夏文翻译后汇集成书的,目的是让新近即位的桓宗皇帝在闲暇时随意披览,从中看到古今治乱的本原,悟出修身治国的道理来。研究者首次对《德行集》进行整理与研究,著作分三大部分,《导论》部分,主要由《〈德行集〉的版本》、《佚名译本概述》、《曹道乐译本的译刊年代、译刊者》、《译本的编纂缘起和主要内容》、《曹道乐的汉学水平及翻译风格》等研究论文组成。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新刊布的《德行集》曹道乐西夏文译本进行汉文校读,第三部分是对《德行集》所作汉文译注,注明了绝大多数史料的原始出处。著作中附有《德行集》西夏文本的影印本,为学者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原件和整理本。

(2)《西夏史若干问题探索》: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兰州大学历史系李蔚教授著

是书收录李蔚教授西夏学系列研究论文共16篇,内容涉及西夏历史、经济、文化、人物、文献及宋夏战争等,反映了作者对西夏研究的全面和深入,论文的某些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如《略论西夏统治时期的西北屯田》,指出清人吴广成《西夏书事》所引西夏屯田的史料有误。西夏屯田始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八月,为军屯。至崇宗乾顺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推行了“堡屯并置”之策、同时出现了“西夏弓箭手”的屯田兵,平时生产,战时打仗。西夏的屯田和营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再如《吴广成论西夏述评》,认为吴广成论西夏.主要集中于《西夏书事》的“论赞”和“按语”之中。通过对其“论赞”和“按语”的剖析,揭示出吴氏论西夏的主要内容、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使西夏史学工作者和读者了解吴氏论西夏的概况及其学术价值。

(3)《汉文西夏文献丛考》: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玉冰教授著

(4)《西夏地理研究》: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王天顺教授主编

西夏地理研究是西夏社会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课题。多年来,中外学者虽有不少西夏遗址、地望方面考证的文字,但远不足以描述西夏人生存与活动的地理环境,更不能帮助读者理解西夏人的活动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有鉴于此,以王教授为主的学术团队,充分借鉴吸收他人研究成果,更多个人在西夏疆域变迁、少数重要遗址地望考证方面的成果,着力于西夏疆域地形、气候、植被、自然灾害以及自然与人文地理混合的地缘关系和交通路线等方面的研究,对西夏政区沿革、沿边堡寨、交通道路等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并对兴庆府地理作个案分析,所附《西夏疆域形势及其交通路线略图》亦显示了作者的研究功力。著作分三大部分共九章内容,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概述西夏疆域总形势,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主要介绍西夏与周边民族地缘关系,第三部分为第三至第九章,分别论及西夏疆域、生态环境、自然灾害、政区沿革地理、兴庆府地理、西夏沿边堡寨及交通要道等。

(5)《宋夏战事诗研究》: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张廷杰教授著

作者研究认为,宋、夏之间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和战争的起伏不断,引起了宋、夏文人作家和民众强烈的人文关怀,从而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构成了“宋夏文学”的独特面貌,成为中华民族文学遗产之瑰宝。宋夏战事诗是宋诗中的奇葩,从题材角度可将其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寄送勉励或自述情志的抒情诗;二是批评边备松弛以及朝廷赏罚不明、英雄埋没的讽喻诗;三是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各种灾难以及揭露官吏不恤百姓、残民害物的种种劣迹;四是记述宋夏战争的惨烈经过;五是描绘边地风光和军营生活的写景、抒情、叙事诗。宋夏战事诗题材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是以前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它不仅闪耀着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思想光华,更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史料价值,有深入研究的必要。著作分析了宋夏战事的社会背景、题材范围、思想内容、性质地位,对北宋宝元、庆历年间的宋夏战事诗、梅尧臣的边塞诗、《瓦亭联句》及苏舜钦的与西夏有关的边塞诗一一进行深入研究,并选注了近200首相关作品。

(6)《西夏文字数字化方法及其应用》::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宁夏科技厅副厅长马希荣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王行愚教授编著

汉文古籍的数字化问题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并且已经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非汉文古籍的数字化也是一项很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目前学者术界少人问津。本书编者以西夏文字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计算机专业优势,试图找到一条西夏文字古籍数字化的路子。全书共八章,前三章概述了古籍数字化的状况、意义及所遵循的一些原则,第四至第八章,分别介绍了西夏文字数字化的一些基础性工作,诸如西夏字库的建立、字形处理、字形在系统内的存诸、编码、输入方法和汉字在内存中的共存方案和输出的问题。此外,还深入研究了西夏文字的版面识别的方法,包括该文字的细化、特征提取的技术问题。最后附录“西夏字字表”、“夏汉字处理系统及电子字典”。西夏文字焪,可以解决西夏文字古籍再生保存、信息检索等诸多难题,可以实现西夏文字古籍信息的存贮、检索、转换等高层次处理,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先进的研究手段。这样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大大改善目前西夏文字古籍处理较难的问题,同时也可为其它非汉文古籍的数字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西夏研究丛书》第四辑(共6种,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二十世纪西夏学》: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主任杜建录教授主编

(2)《西夏出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西夏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史金波著

作者以黑水城出土西夏文献及其他西夏国原始文献为材料基础,分六章就西夏出版问题展开研究。首章论述了西夏出版事业的社会背景,第二、三、四、五章等四章分别介绍了西夏书籍的翻译和编撰、出版、出版机构和人物、装帧和纸张,第六章对西夏出版物的流通、价值和地位做出评价。书中附有大量珍贵的插图。

(3)《西夏活字印刷研究》: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牛达生研究员著

该书收录作者近十年来在版本学、印刷史等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共16篇,为中国古代印刷史、版本学研究提供新材料、新思路和新观点。其代表作有《我国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西夏文佛经〈本续〉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本》等。作者考证认为,二十世纪90年代初在宁夏贺兰山拜寺沟方塔出土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世界上现存的木活字印本实物中印制时间最早的,中国的木活字发明时间由此也提前了一个多世纪。作者的这一观点已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

(4)《西夏语音研究》: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江苏大学张竹梅教授著

作者以西夏文献《蕃汉合时掌中珠》所提供的夏汉对音材料为基础语料,分四章对西夏语音进行深入研究的系统成果。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西夏语的声母系统》,第三章《注音汉字添加符号研究》,第四章《西夏语的韵母系统》。书后附《蕃汉合时掌中珠》影印件。作者除了对西夏语音进行研究外,还注意与相关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比较研究,为西夏语音研究提供了颇具价值的科研成果。

(5)《宋史夏国传集注》: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彭向前副研究员整理、补注

《宋史夏国传集注》原书十四卷,罗福苌初撰不足五卷,其弟罗福颐续成之。该书略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例,以《宋史·夏国传》为经,旁搜他史之记西夏事者,按照有年可稽、有事可附的原则,采以为注,并记其所从出。另有双行夹注,多用于备异、纠谬,略相当于校记。整理者分别从汉文资料、西夏文文献和文物考古资料三个方面对《宋史夏国传集注》作了补注。经济方面、民族关系方面是此次补注的主要内容。

(6)《宋西事案》: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杨志高副研究员校证

《宋西事案》二卷,明朝祁承(火業)撰,是书为传世的西夏专门史籍中成书时间最早者。整理者以南京图书馆所藏明天启刻本为底本,以台湾“国立图书馆”藏本为参校本,辅以《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历代名臣奏议》等宋、元、明各朝文献,比勘考校,为汉文西夏史籍提供了新的整理文本。

其他(按出版时间排序)

《西夏战史》(王天顺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全书共分七章三部分,包括:西夏战争地理概况、战争机制;拓跋部割据政权的战争、西夏军事鼎盛期的战争、西夏中期同北宋的相持战争、西夏军事衰落时期的战争;西夏战争史中的经济与民族问题。附录有:西夏战事年表、西夏战争地理古今地名检索。该书注重从整体上论述西夏军事地理、战争机制和西夏对外战争的全过程。其中叙述战争过程以着眼于展现战争形势演变的逻辑进程为主。史学家邓广铭题写书名、吴天墀作序。

《贺兰集》(陈明猷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收录了作者研究宁夏历史、地理、文化、人口、民族、经济等诸方面的多篇论文,是早期宁夏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宋史研究论文集》(漆侠、王天顺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为第八届宋史年会与西夏建都兴庆府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西夏美术史》(韩小忙、孙昌盛、陈悦新著,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本书为教育部199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类青年项目“西夏美术考古”的项目成果。本书是学界惟一一部系统、全面、翔实地研究西夏美术问题的学术专著。全书内容共八章,第一章概述西夏历史与文化,揭示了包括西夏美术在内的西夏文化产生的背景。第二至七章,分类依次介绍分析了西夏绘画、雕塑、书法、官印、工艺美术和建筑美术等六方面的内容。第八章《结语》就“西夏美术的特点”,“美术与西夏经济、政治和宗教的关系”以及“西夏美术与周边民族艺术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著作的出版,填补了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项空白。专著作者在查证大量出土文物材料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一手材料,对西夏各种富含美学情趣的实物进行客观描述和理性思考,深刻揭示出西夏美术的文化内涵,确立了西夏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本书图文并茂,书中彩版160幅,插图82幅,为全面了解西夏历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历史深处的民族科技之光》(万辅彬、杜建录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本书是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暨西夏科技史国家际会议文集。会议由宁夏大学等单位主办,2002年8月在银川召开。会议收到论文70多篇,分别从西夏科技史、民族科技与经济发展、天数农医以及综合研究等方面中国对少数民族的科技成就和历史贡献进行了交流考释和研究

《西夏艺术》(汤晓芳主编,陈育宁、王月星副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本书根据国内目前发现并收集到的西夏文物图片,按照艺术的分类,从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工艺艺术、书法篆刻五个方面对其艺术形象、艺术特征、表现手法及相互联系进行了描述,从而从整体上展示西夏艺术,解读其思想内海及审美哲理。书前“导言”全面回顾了西夏艺术的研究历程、分类,并勾勒了其整体风貌及其特点。各类目下,又有概述、说明,每一文物图片,配以文字说明。全书图文并茂,有文物图片600余张。

《河套史》(王天顺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本书分为地理卷、民族卷、经济卷三大部分,以反映历史河套地区人类与大自然的演变为主题,通过对河套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异、民族关系的演化、农牧经济的发展的论述,探索人与自然、自然与经济和谐发展的规律。

《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大开发》(张海鹏、陈育宁主编,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本书是“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大开发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会议由中国史学会与宁夏大学共同主办,于2005年9月在银川召开。会议收到论文70多篇,议题广泛,从多个侧面分析和总结西部地区历史上作为中国和亚洲大陆核心地带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奇迹和贡献,结合现当代以来西部地区在国家战略中多方面重要地位等历史与现实因素,探讨并总结中国历史上西部开发的经验教训,对现实对历史研究本身都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同音文海宝韵合编〉整理与研究》(韩小忙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全书近800页,凡120余万字。《同音文海宝韵合编》是一部出土的西夏文辞书。这部辞书在形式上是将按韵排列的《文海宝韵》改用《同音》以声为纲的形式重新排列了一遍,并作简化。如此处理很好地将《同音》、《文海宝韵》两部辞书的优点糅合在了一起。这样一部有特点的西夏辞书自出土以来近百年的时间内几乎处于无人问津状态,韩小忙先生著《〈同音文海宝韵合编〉整理与研究》一书出版,足以西夏语言文字学研究之憾。全书主要包括:对出土的相关残件进行了全部移录、翻译;与《同音》、《文海宝韵》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勾勒补充了西夏文字形、音、义诸多方面的新材料、变异材料;对这一辞书的成书、体例、内容、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该书最重要的研究价值不只是给学术界提供了一份方便检索查询的整理资料,而是通过与《同音》、《文海宝韵》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后,归纳出了一批此前各种研究材料中缺失的西夏文字形、音、义诸多方面的新资料,以及与此前各种研究材料存在差别的变异资料。

上一条:杜建录论文 下一条:许伟伟论文
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 地址:中国·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电话:0951-2061080 传真:0951-2061083 邮编:750021 E-mail:xxx@nx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