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媒体西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媒体西夏>>报纸报道>>正文

史金波:西夏学研究最大难题是人才培养问题

发布方:  发布日期:2012-10-16 浏览次数:  

——访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夏文献文物研究”首席专家史金波

西夏王朝与宋、辽、金并立,但其历史一直扑朔迷离。20世纪初,外国探险家在黑水城遗址发掘出大量西夏遗书,西夏学逐渐兴起。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夏文献文物研究”由中国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预计历时8年完成。《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就相关情况对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学部委员史金波教授进行了专访。

解密西夏王朝落实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西夏文献文物研究”申请立项的初衷。

史金波:西夏的历史与社会至今仍有神秘色彩,这使得对西夏问题的研究更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虽然这些年来西夏文献大量整理出版、文物也陆续出土,但工作做得远远不够。中国社科院作为对西夏研究有深厚基础的科研机构,应该抓住这一时机,设立一个有关西夏研究的创新项目,在原有基础上引领西夏研究潮流,在文献整理、深入研究方面有所发展和创新,成为我院在基础学科特别是历史学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的领域,这也符合落实党中央关于“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要求。为此,我在院科研局的支持下写了立项报告,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2011年,项目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设立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后,确定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为主要合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省社科院、河北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宁夏考古研究所、宁夏博物馆等十几个单位为项目合作单位。项目聘请了蔡美彪、陈高华、陈育宁、樊锦诗等资深专家担任学术顾问,成立了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研究项目启动以来成果初显

《中国社会科学报》:立项以来,课题组做了哪些工作?

史金波:立项以来,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果。例如,2010年4月中旬至5月初,西夏文研修班在宁夏大学举办。4月底,课题组在宁夏大学召开西夏文物专家座谈会,大家对项目中的西夏文物研究部分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6月上旬,在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召开项目工作会议,与会专家对项目的组织建设、经费使用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子课题设置提出了“严格论证,把好‘入口关’,要有创新性”的要求,并讨论了拟在甘肃武威召开国际西夏学术研讨会的相关事宜。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已通过开题论证的子课题情况。

史金波:在充分做好前期准备的基础上,2010年5、6月分别在银川和北京召开子课题开题报告论证会,17位子课题负责人作了论证报告。承担子课题的专家既有资深的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宗教学专家,如孙宏开、杜建录、孙继民、李华瑞、沈卫荣等,又有中青年专家。课题涵盖了西夏研究的语言、文字、文献、文物、历史、社会、宗教、文学、地理等诸多领域,内容很丰富。项目专家委员会对两次论证会进行了研究和评审,认为子课题论证认真、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可望取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成果,有可能填补西夏研究的某些空白。

“绝学”向“显学”转型人才培养是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夏学曾经是一门“绝学”,过去不但西夏文无人能识,西夏历史更是一个谜。如今,西夏学已逐渐向“显学”转型,您认为当前西夏研究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史金波:难度肯定是有的,过去西夏资料的匮乏、西夏文文献的难以释读、西夏文人才的稀缺都是很大的难题。但这种状况已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近代以来发现的西夏文献仅黑水城出土、藏于俄罗斯的就有8000多编号。此外,中国境内和欧洲各国也藏有约2万页西夏文资料,包括西夏历史、法律、语言、文字、文书、文学、天文、历法、医学和宗教等学科的内容,堪称珍本、善本。近些年大量藏于国内外的西夏文文献的刊布,为西夏研究者提供了方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国藏西夏文文献》、《英藏西夏文文献》、《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等。

当然,最大的难题还是人才的紧缺。经过几代西夏学家的努力,西夏文文献的释读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多数文献已经可以译释。目前,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已有颇具实力的老中青三代西夏研究专家,各地特别是宁夏地区也有一批专门从事西夏学研究的学者。但国内懂西夏文的人仍然很少,能站在学术前沿进行精确释读、深层次研究的更显缺乏。因此,培养有较高水平的西夏文人才是西夏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项目规划中,我们想通过译释西夏文文献和专题研究提高现有西夏研究人员的理论、翻译和写作水平,培养更多的、较成熟的中青年西夏研究专家;通过招收研究生,定向培养青年西夏研究人员;举办西夏文学习班、读书班,培训各地区、各部门有志于学习西夏文的青年人才;改善过去没有西夏文教材的状况,出版比较成熟的西夏文教材。总之,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解决西夏文人才匮乏的瓶颈。

基础性研究需要时间积累

《中国社会科学报》:对于这样一项重大国家课题,您和课题组有什么样的规划?

史金波:“西夏文献文物研究”是一项基础学科研究,时间上的投入是必须保证的。第一,继续搜集、整理西夏文献和文物,争取在几年的时间内陆续完成对藏于我国(包括台湾)、法国、德国、瑞典和印度的西夏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第二,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西夏文文献资料库,并加强西夏研究网站的建设;第三,组织以我院专家为主干、联合宁夏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力量,进行深层次研究,出版一批有突破性的优秀科研成果;第四,培养一批西夏研究人才;第五,根据项目内容和进展的不同阶段,组织召开西夏学术研讨会。总的预计是8年时间,前一段为打基础阶段,主要是抓好资料积累、建设资料库、进行文献基础翻译和部分专项研究,后一段是专项研究和综合研究同时进行。不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要注重学术质量,力争有所创新,努力打造精品成果。“西夏文献文物研究”项目要抓紧工作,但不能急于求成,要扎扎实实,潜心学问。

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 地址:中国·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电话:0951-2061080 传真:0951-2061083 邮编:750021 E-mail:xxx@nx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