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宁夏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国家图书馆、甘肃省古籍整理编译中心等二十多个文博与学术单位整理编辑,历时六年完成的大型文献丛书《中国藏西夏文献》全部出齐。2007年11月6日上午,《中国藏西夏文献》出版座谈会在北京梅地亚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武寅、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张国祚、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刘仲、陈育宁,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华书局、宁夏大学、甘肃省古籍文献编译中心等单位的20多位资深专家出席了座谈会。教育部直属司副司长牛燕冰、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社科司规划处副处长何健、宁夏大学校长何建国、副校长李星以及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科技日报、高等教育杂志社、北京日报、宁夏日报等媒体派记者跟踪报道。会议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宁夏大学党委书记陈育宁教授主持。
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为《中国藏西夏文献》全卷揭彩。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发表讲话,她说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在全国60多所高校设立了151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些基地作为高校科研组织方式的创新,打破了学科和院系壁垒,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起到了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高地的重要作用。宁夏大学作为部省共建的西部地方综合大学,近年来立足服务地方,加快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中国藏西夏文献》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宁夏大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注重创新,联合了20多个文博与学术单位,最终完成了《中国藏西夏文献》20册全卷。这是继《俄藏黑水城文献》之后,西夏文献整理出版的又一重大成果,在西夏学研究中,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学术意义,为西夏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将会带动西夏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带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她希望宁夏大学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凝炼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取得更多优秀成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代表国家新闻出版署向《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祝贺!他认为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全党、全国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要求全党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包括古籍整理在内的我国文化事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出版,是民族古籍整理的里程碑或新起点。相信在这套丛书的基础上,我国民族古文字、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出版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张国祚主任在讲话中指出,《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出版,是学术界的一件盛事,是宁夏大学为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献上的一份文化厚礼。它既有学术意义,有有政治意义,我们讲民族团结就要知道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特邀顾问刘仲指出,《中国藏西夏文献》的编辑出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建设的一件盛事,对于推动西夏文化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由衷地希望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委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宁夏的高等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关心和关注省部共建宁夏大学的建设发展,为宁夏大学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自治区党委、政府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区域特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宁夏大学也要以这部文献的出版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凝炼方向、突出特色,为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史金波主任介绍了《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内容和特点。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高国祥主任介绍了《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出版情况。何建国校长介绍了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的基本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蔡美彪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张公瑾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白滨研究员、国家图书馆文化学院院长李致忠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做了交流发言。张公瑾先生认为,《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出版是学术界的一件盛事,它对西夏学本身来说,称之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一点,从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古文献的整理研究的角度来说,这也提供了一个可供仿效的样板。蔡美彪先生指出,这部大型文献丛书的出版,体现了学术界一种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么多的专家,这么多同志来参加,更重要的是收藏单位都把文献通通地拿出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出好这部书,这样一种团结合作、奉献的精神非常值得称道的。我们现在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也包括和谐的学术界,在学术界也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团结合作,才能够完成这么大规模的编纂工程。《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出版,是学术界不分地区、不分单位、不分学科通力合作的成功范例,很值得大家学习。
白滨先生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境内的西夏文献因收藏分散,不能全面整理出版,这样人们一讲起西夏,就说研究资料在国外,有俄藏的,有英藏的,有法藏的,等等。今天我们出了《中国藏西夏文献》,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西夏文献不仅在国外,也在我们国内!从这一点上说,它开创了我国西夏研究的新局面。白先生深情地说,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西夏学已形成大气候了,国家重视,领导关怀,后继有人。
最后,宁夏大学党委书记陈育宁教授作总结讲话。他说西夏学是宁夏予以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2001年教育部批准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时批准“中国藏西夏文献整理出版”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积极组织力量,经过一年多摸底调查,在全面清理各地收藏西夏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出完整的编辑计划和体例。从2005年 8月开始,丛书按地区分编陆续出版,这是迄今最全面、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国内西夏文献搜集整理活动,将珍藏在八省区(市)四十多个文物与图书单位的一万余面西夏文献、数十块党项与西夏碑刻以及现存党项与西夏题记,全部整理出版。他说,从2001年教育部批准立项开始,《中国藏西夏文献》整理出版工作整整用了六年时间,其中前三年是资料调查与队伍整合阶段,后三年是整理出版阶段。回顾六年来项目实施过程,有许多体会和经验。一、必须找准研究方向,重点突破;二、必须创新科研机制,打破地域、部门、单位、专业的局限,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跨专业的联合攻关;三、必须有一支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研究队伍;四、必须得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些做法和经验,对今后宁夏大学大型课题的展开具有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
同时,陈育宁书记说,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在完成《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基础上,去年已申报批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藏西夏文献研究》,开始了对这一文献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