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5日,由宁夏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主办,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承办的“首届民族学贺兰山论坛”在我校召开。
出席本届论坛专家150多位,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内蒙古大学、西藏大学、黑龙江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院等60多家高校和研究院所。
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在开幕式致辞表示,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宁夏大学民族学学科有着长期的、密切的交流与合作。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两家在项目合作、人才培养、专家互聘、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后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宁夏大学在民族学学科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宁夏大学校长何建国在开幕式致辞时说。“宁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历史传承和族群分布,在民族学研究领域中,西夏学研究和回族研究独具特色。今天,我们齐聚贺兰山下,召开‘首届民族学贺兰山论坛’,这是民族学学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宁夏大学民族学学科建设方面的一件盛事。”
“为了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我们设计了论坛的徽标,由‘圆’和‘山’的造型构成,3座山峰象征着贺兰山,也代表了对口合作的3所高校,同时寓意攀登民族学高峰。山的造型形似民族学的首字母‘M’,点名论坛的主题。圆形象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同心共圆中国梦。”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杜建录说。
民族学贺兰山论坛是部区合建的宁夏大学民族学学科群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也是宁夏大学和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对口合作的学术品牌。2018年,教育部启动“部省合建”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工作,在尚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按照“一省一校”、“一校一案”的原则,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建设,宁夏大学民族学科群进入部省(区)合建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行列。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与宁夏大学签署了对口合作建设协议,建立了民族学学科对口合建关系,形成了“二对一”的帮扶建设新机制。通过三校合作建设,补齐宁夏大学民族学学科的短板,最终达到“一流学科”和“一流高校”的目标。
在教育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在高水平人才共享、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重大项目攻关、文化旅游产业研发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对口合作,宁夏大学民族学学科综合实力和对其他学科的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提升,通过协同创新机制研发的“丝路西夏”和“丝路宁夏”文创,在服务宁夏及周边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论坛采取大会主题报告和分论坛讨论的形式。开幕式上,杨建新教授、王延中教授、史金波教授、陈育宁教授、周伟洲教授、周大鸣教授、黎小龙教授、石硕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一点心得》《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略论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演变趋势》《民族史与民族史学理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与变异》《理解“中国”——民族走廊研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从西南民族家谱族源记忆的“假”与“真”看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差异与趋同》《从民族角度认识中国历史——谈中华民族聚合的动力机制》的大会主题报告。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就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视野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与历史文献、“一带一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七十年来中国民族学研究成就,以及新时期如何发挥中国民族学优势,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