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支部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支部活动>>正文

陈育宁教授为2021级新生作《中华民族历史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讲座

发布方:  发布日期:2021-09-10 浏览次数:  

为加强新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9月9日下午,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首席专家陈育宁教授受邀为西夏学研究院、回族研究院、美术学院2021级研究生作了题目为《中华民族历史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讲座由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教授主持。

杜建录教授谈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百年来,我们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8月27日至28日,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多年来,我们团队在陈老师的带领下,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理论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设置教学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无论是早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凝聚力教学,还是现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核心内容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体系。今年的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我们邀请到著名民族史学理论专家,老书记、老校长陈育宁老师开讲,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环节。

陈育宁教授围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从“什么是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和原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方面阐述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期民族工作高质量发现”的重要性。

他指出,中华民族历史观就是要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阐述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实事求是地说明它的历史作用和地位,这是我们认识中华民族的根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历史表明,中华民族是在中国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国各个民族交融汇聚的多元一体,它历经考验,牢不可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基本内涵,也是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从中国多民族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必然过程。先秦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出现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发展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是稳固时期,鸦片战争后,各族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日益自觉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我国半封闭型的内陆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中华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形成了多内聚、慎外迁、各民族相互依存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多源多流、源流交错、共同开发、共同创造、迁徙流动、汇聚交融、经济互补、相互依存、主体民族、凝聚核心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创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诸多社会要素。

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共同具有的意识是指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共享共有的内涵丰富的精神财富,它包括共同的心理认同,即共同的情感、共同的认知、共同的价值评价,诸如“天人合一”、“崇德求善”,以及追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秉持诚信敬孝的心理特征;包括崇尚“和为贵”,倡导“合”的精神,认同大一统,推进天下归一等。在这种中华民族共同具有的意识培育下,形成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无论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都以秉承中华传统文化为“正统”,大家都自诩为中国人的统称“桃花石”(古代中亚对中国的称呼)。中华民族整体对各民族有吸引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整体有向心力,各民族之间有亲和力;当面临外来入侵的危机时,各民族有强烈的抗争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复兴有巨大的创新力、独立自主力。这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不离不弃、守望相助的意识,最终表现为各民族间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存在壮大的坚定不移的思想基础。

最后,陈老师强调,一百年来的历史表明,党的领导将各民族人民紧密联结,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各民族人民蕴藏于内心的相互理解、情感共鸣、同呼吸、共命运的内涵力量,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凝炼统一,发展更加生生不息,始终保持高昂向上的创新活力,从而形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承者、维护者,也是新的历史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奠基者、引领者。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

副院长杨浣教授对今天的讲座进行了总结,谈到,陈老师的讲座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生动而有意义的“开学第一课”,也及时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做了深刻解读。给我们很深刻的启发,一是文章合为时而作。讲座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历史观。二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学术要有社会担当,要总结社会发展规律,要关心国家、民族和社会需求。所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三是学无止境,陈老师是一位学者型领导,无论在哪个岗位,始终不忘学术研究的使命,走到哪,学到哪里,活到老,学到老,成果丰硕,桃李天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我们民族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发挥余热,贡献力量。“青春向党,强国有我”。希望广大青年学者和学子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好工作,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牢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使命!

讲座结束后,直属党支部开展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新生入学教育。

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 地址:中国·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电话:0951-2061080 传真:0951-2061083 邮编:750021 E-mail:xxx@nx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