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学术通讯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 主办 2009年第2期 总第17期
目 录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4期刊发。新中国成立前出土的西夏文献除宁夏灵武县外,大部分流失域外。1917年宁夏灵武出土的及建国后出土的西夏文献,主要收藏在国内几十家图书馆与文物单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藏西夏文献的整理出版,西夏文献不再为个别国家和个别部门所垄断。进人21世纪,西夏文献数字化将引领西夏文献研究的新潮流。
《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刊发。文章对英藏黑水城马匹草料文书所反映的职官、姓名,考证出该文书为西夏文书,由此进一步探讨了西夏军队供给问题,弥补了史书的缺佚。
胡玉冰:《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宁夏志〉考略》
《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4期刊发。海内外孤本《宁夏志》至晚于1714年传入日本,现藏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据其记述内容,当定名为《(正统)宁夏志》。志书已残缺,非全帙,原线装为四册,现被合装成两册。志书史料或辑录自典籍,或取诸口传资料,或实地调查取材。由于志书未最后定稿,故辑录史料失误之处、编纂体例失于谨严之处均存于志书中。是书传世中,刊刻上又多误字、脱文、衍文等。但这都不影响本志的文献价值。做为宁夏成书时间最早的志书,它对于研究明朝宁夏史地、人物事迹、艺文等都有独到价值。特别对研究明朝汉文西夏文献也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刊发。西夏文《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功能依经录》、《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及《如来一切之百字要论》等佛经同由西夏功德司司副周慧海所译。几部佛经的翻译底本,据笔者初步判断,皆由藏文本翻译而成,不应当如此前学者提出的译自梵文本。其中,前三部佛经相应的汉文本、藏文本分别在黑水城文献、云居寺得以保存,以此两种文本为对勘材料的西夏文本解读不仅于西夏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透过语言事实重审西夏文佛经翻译的源流问题。
彭向前 译:《元代汉语公文(原文献)的现状及其研究文献》
《西夏学》第四辑(杜建录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刊发。日人船田善之撰写的《元代汉文公文书(文书原件)的现状及其研究文献》一文,从黑城文书出土文书、其他出土文书、徽州文书、纸背文书等四个方面对元代汉文文书内有关文书原件的史料状况和研究文献作了梳理。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刊发。《平乐府学记》是一篇为庆祝元末广西平乐府儒学重修落成而撰写的纪念性碑文。文中记载了两位西夏遗裔的若干事迹:一位是主持重修儒学的拓拔元善;一位是主持广西军政的也儿吉尼。这对于考察西夏拓跋氏的下落问题和补正名臣也儿吉尼的履历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5期刊发。由于夏汉语音差异,西夏7个党项后妃姓氏的同名异译现象很严重。本文在全面搜罗这些姓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照、分析、考辨,澄清因异译而导致的混淆。并对通行的点本中史书及《西夏姓氏录》中出现的相关讹误进行了订正。其中“野利氏”在不同史料中分别被译为“野利”、“野力” 、“拽利”、“夜利” 、“叶里”、“叶勒”等。“野利” 、“野力” 、“拽利”出现在宋代史书、宋人笔记,“夜利”为西夏人自己的汉译,而“叶里”、“叶勒”出自清修编史书。《西夏姓氏录》言其以译“野遇”当误。
2009
年9月4日
,教育部正式下发《教育部关于颁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教社科[2009]5号),我院学术委员会主
任陈育宁
教授申报的《中国藏西夏文献》荣获“民族学类”三等奖。由于国内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大奖尚未设立,教育部奖在2008年的重点学科评估中被视同为与理工科国家三大奖相当的奖项,由此可见《中国藏西夏文献》本次获奖的份量。另外,陈育宁教授主编的《路在何方——迈向二十一世纪的西北民族地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曾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经济类”三等奖,陈教授因此成为我校两次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殊荣的第一位学者。
大型文献丛书《中国藏西夏文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牵头, 陈育宁、史金波、杜建录任主编,联合中国国家图书馆、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中国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等二十多家文博与学术单位整理编辑,跨省区组织西夏学、文献学、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的专家联合攻关,对全国40多个文物与图书单位10000余面西夏文献、数十块党项与西夏碑刻以及现存党项与西夏题记进行系统的考释、定名、翻译、叙录,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出版我国境内收藏的西夏文献,在整个西夏文献整理出版与西夏学研究中,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学术意义,并对民族学、历史学、文献学、佛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本套丛书于2007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课题研究的是西夏史实在蒙古族、藏族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传播和演变问题。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西夏、吐蕃族、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关系。叙述西夏与吐蕃的文化渊源、西夏与蒙古的政治关系、吐蕃与蒙古的文化关系。这是西夏史实在藏地和蒙古地区流传的历史背景。二是藏族古代文献和蒙古族古代史籍所记载的西夏历史概况。清理藏族古代文献和蒙古族古代史籍记载的西夏史实;辨别蒙藏史籍所载西夏史实之间的源流脉络;勾勒和复原较为完整的藏传或蒙古传西夏历史。三是汉文文献与藏、蒙古代文献关于西夏史实记载的多维比较,包括三者之间撰写体裁和叙述方式的比较,基本内容的比较,历史观念的比较;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时代、地域、文化传统等原因。课题旨在揭示古代藏族和蒙古族这类“他者”观察、记录、异化西夏社会历史的话语形态和意识形态,进而力图丰富学界对于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史的认知。
2009年11月4日
,在西夏学研究院会议室,佟建荣老师举办《有关西夏后妃宗族的几点考证》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利用传统史料及出土文献,考证出西夏后妃中梁姓是党项化了的银夏故地大族而非学者认为的“大小梁族”、索姓、都罗姓、曹姓等几位出自河西,没
氏出自天都山一带。从时空上看,在整个西夏王朝时期,西夏王室的通婚对象经历了一个不断多元化的过程。李继迁、李德明的婚姻集中在野利氏、罔氏、咩迷氏、卫慕等银夏大族。元昊时期在增加党项大姓没藏氏的同时,还增加了索氏、都罗氏等河西姓。中后期汉家女也被吸纳进皇宫内院。在多元化的同时,还出现重心转移,从地域上看,西夏后妃来源地由单纯的银夏故地拓展到河西地区,从族属上看,在党项大姓基础上增加了河西姓及汉姓,而且呈现出故地大姓逐渐沉寂,河西姓、汉姓抬头的变化气象。这一变迁当结合西夏社会发展进程进行考察分析。
2009
年9月3日
至5日,由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敦煌学:第二个百年的研究视角与问题”国际学术会议,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诺夫-米哈伊洛夫斯基宫召开,来自中国(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日本、德国、英国、荷兰以及俄罗斯等国7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我院院长
杜建录
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与研究”论文。会议期间,还考察了冬宫博物馆东方部藏黑水城西夏艺术品,并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以及著名西夏学专家克恰诺夫教授达成合作意向。
2009
年8月2日
至8日,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巴林左旗政府、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及辽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韩第三届宋辽夏金元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朝上京所在地)林东镇召开,来自中、韩、日等国8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
8月
3日
至4日学术研讨,
8月
5日
至8日考察辽上京遗迹。杜建录院长应邀发表论文,并和韩国学者李锡炫教授共同主持了第二场学术报告。会议期间,巴林左旗政府还邀请部分专家就辽文化旅游进行座谈,杜建录院长和旗文化广播旅游局就加强夏、辽文化产业开发成果的交流达成了共识。
段玉泉
博士应邀赴台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009
年12月17日
至22日,“西夏语文与华北宗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台北市召开,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俄罗斯等国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我院
段玉泉
博士应邀出席会议,并在大会宣读《西夏文<佛顶无垢经>考释》一文。
本次研讨会由“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佛光大学佛教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中心协办。会议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馆举行,集中讨论西夏语研究及西夏文献的解读问题。第二阶段在佛光大学云起楼进行,专门讨论辽、金、西夏的佛教问题。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考察了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杨满忠等
老师参加“黑水城文献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2009年7月21至23日,由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协办的“黑水城文献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我院杨满忠、段玉泉、佟建荣等三位教师参加了研讨会,并提交交流论文。
黑水城文献是20世纪初俄、英等国探险家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黑水城遗址盗掘的古代文献遗存,均已流失国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对黑水城遗址作过有计划的发掘,也出土了一批文献。近年来,学界积极开展对黑水城汉文文献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2009
年 9月21
日至22日,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在银川市举办“民盟2009中国城市文化(银川)论坛”。民盟中央副主席索丽生、自治区领导崔波、马金虎、安纯人等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主题是: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多元文化、“两宜”城市建设。与会领导及学者专家就银川城市文化的品牌与定位、传承与创新、生态与现代化建设等问题,深入进行探讨,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著名作家梁晓声、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忱、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方铭、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少岩等,做了主题演讲。我院胡玉冰、杨满忠、杨浣等三位老师应邀参会。
佟建
荣
博士参加2009年
全国
博士生学术论坛
2009
年8月2日
至
8月
4日
,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传承与发展——百年敦煌学)在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举办。本次论坛为期三天,分敦煌文献与历史、文献与文学、考古艺术、学术史四场进行了专题讨论,共宣读29篇优秀论文。佟建荣提交的论文《几个西夏后妃的族属考论》获会议论文二等奖。
2009
年7
月1
日
,西夏学研究院开展西夏与藏传佛教的前期预研。为了使研究人员对藏传佛教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研究院组织研究人员赴内蒙古左旗广宗寺进行实地调研。再参观完藏传佛教建筑后,考察组还进行了有益的登山活动。
7
月8
日
,西夏文化产业研发课题组在杜建录院长的带领下赴青铜峡一百零八塔进行实地考察。西夏文化产业研发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课题,目前已完成大部分资料搜集,进入论述写作阶段。
9
月26日
至27日,西夏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及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前往陕西、内蒙古,寻访统万城、宥州城故址。沿途还踏勘了明长城遗迹。
统万城是我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的国都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最北端
58公里
处的白则村。据史料记载,统万城建设历时六年,采用“蒸土筑城”法,即把白石灰、白粘土以糯米汁搅拌,蒸熟进行注灌,类似于今天的浇注法,城墙坚固可抵刀斧。
统万城在长时间内是北方的重镇之一,唐时曾为夏州治所、定难军节度使治所。北宋初,党项人李继迁占据统万城。宋淳化五年(994),因西夏军队常以统万城为依托侵扰北宋,宋太宗下令毁掉统万城,将百姓迁往宥州、绥州等地。至道三年(997),宋真宗即皇帝位,下诏赐李继迁为夏州刺史,并将李继捧所献之夏、银、绥、宥、静等州地归还给拓跋李氏统治,从此,沦亡了十五年的、原属夏州地方政权所有的夏州等地重新由党项人所控制。统万城遗址是我国古代匈奴族遗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遗址,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史、民族关系史、古代文化史以及经济政治、城市建筑、军事、地理变迁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宥州古城位于今鄂托克前旗境内毛乌素沙漠南沿无定河畔的城川乡。历史上的宥州,其治所曾有过两次迁移。旧宥州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置,治延恩县(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南),主要安置附唐的突厥人。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乌海市及鄂托克旗一带,代宗宝应后废。宪宗元和九年(814),又置,新宥州在夏州西北,元和十五年(820),移宥州治夏州之长泽县(今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宥州治所又移至夏州西南。西夏开国之初,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的疆域包括银州、绥州、夏州、宥州等22州。1227年城毁。清代学者沈垚《落帆楼文集》卷二收录有《宥州答问》,就宥州城沿革进行过考证。
8
月23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
郑炳林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
孟宪实
教授应邀访问西夏学研究院,杜建录院长
和两位
教授进行了座谈,双方就联合研究和共同举办学术会议、学术考察达成了一致。
我校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夏学研究院自
9月
23日
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场学术报告会。
9月
23日
,由研究院副院长胡玉冰作《传统典籍中汉文西夏文献研究》报告、研究院研究生会主席陈玮作《于阗文文书中的夏州党项使节》报告、研究院07级研究生李晓玉作《北宋西北沿边同名堡寨考之一》报告;
10
月14
日
,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王培培作《〈维摩诘经〉的西夏文译本》报告、研究院07级研究生翟丽萍也作了《西夏枢密使考》报告。
以上报告论题主要涉及西夏文献学,西夏与西域关系史,西夏佛教文化及西夏政治史,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多元复合的西夏社会,展现了西夏学研究院师生近年来较为全面的学术视野,也为研究院师生和西夏学爱好者提供了崭新的对话平台,体现了学术研究的自由和能动性。每场报告均由报告人发言,专家点评和听众提问三个环节组成,研究院各位老
师和
博士,硕士研究生都踊跃发言,积极讨论,报告人以及诸位专家学者就听众所提问题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答疑,报告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宁夏大学获准成立“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站,挂靠西夏学研究院建设
根据《关于批准新设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等33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07号)精神,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评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批准我校新设“民族学”、“水利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是宁夏高校首次获得设置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格。“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站,挂靠西夏学研究院建设。
根据《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批准2009年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立项的通知》(宁政学办[2009]9号)的决定,我校共有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8项经自治区学位办组织专家评审,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审核后被批准立项。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
师陈育宁
教授负责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论坛”被立为“研究生学术论坛”类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根据《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批准2009年高等学校优秀学位论文的决定》(宁政学办[2009]10号)的决定,宁夏大学共有18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经区内外专家评议,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审核后被评为2009年高等学校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我院副院长
胡玉冰
教授指导撰写的《宁夏大学图书馆藏经部、史部古籍善本述论》(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位点2009届硕士研究生李又增撰写)、彭向前副研究员指导撰写的《元代怯薛入仕研究》(西夏学研究院中国古代史学位点2009届硕士研究生侯子罡撰写)等两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选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1
月
16
日
,庆祝宝钢教育基金设立二十周年暨2009年宝钢教育奖颁奖大会在上海举行。我校12名师生荣获本年度宝钢教育奖。其中,西夏学研究院博士生王正儒等荣获宝钢优秀学生奖。
【新华网】新华网银川
10月
16日
电(记者艾福梅)今年是中国与俄罗斯建交60周年。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西夏学研究人员期待与俄罗斯的西夏研究人员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建都在今宁夏银川市,自公元1038年至公元1227年间,历时189年。
目前,关于西夏王朝的文献资料主要来自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然而,上世纪初,外国探险家的盗掘使黑水城遗址出土的民族文献同汉文文献一起,流散到了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因此,目前,中国、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都有从事西夏研究的学者群或研究机构,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研究论著。
“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黑水城的文献大约有三分之二保存于俄罗斯,这些文献吸引了大量俄罗斯研究人员从事西夏学研究。”杜建录说。
杜建录告诉记者,根据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的相关规划,中俄两国有计划加强在西夏学研究方面的合作。
据了解,两国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定期举行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联合出版学术研究成果;相互开放和交流文献资料;联合培养研究生,互派年轻研究人员交流等。
“目前这些项目正在制定细则的过程中,有望于年底启动。”杜建录说。
【新华网】新华网银川
10月
16日
电(记者艾福梅)将西夏文献资料数字化是目前西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记者从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目前正在致力于这一项目的推进,计划5年内将全部西夏文献资料数字化,并实现网上阅读和下载。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说,这项浩大的工程受到2008年宁夏大学申请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平台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支持,主要通过技术手段将原始的西夏文献资料转化成电脑能够识别的文字和图像,并且具有检索功能。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宁夏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汉字字形的西夏文研究”,率先实现了“远看全是字,近看不是字”的西夏文电脑录入,系统字库共收录已发现的6000多个西夏字。近年来,宁夏社会科学院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一套西夏文录入系统,为便于西夏语言文字研究者写作,还制作了400多个偏旁部首。但这两个系统都是当代人“制造”的西夏字,往往失去西夏文的“神韵”。宁夏大学学术团队正通过计算机技术,用原版西夏字的部首制造一套“西夏古籍字库”。“西夏文献资料数字化一方面可以避免原始资料发生自然或人为的损坏,另一方面也更便于研究人员查阅和引用。”杜建录说。据了解,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西夏辞书进行数字化,今年将完成西夏佛经和其他世俗文献的数字化,3年内基本完成主体录入工作,后面两年时间用于补充资料。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建都在今宁夏银川市,自公元1038年至公元1227年,历时189年。从1908年黑水城西夏文献发现算起,近代意义上的“西夏学”已经历了100年。百年来,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西夏学”已远远超出了黑水城西夏文献研究的范畴,它包括对党项民族及西夏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宗教、文献、考古、文物、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社会风俗等全方位的研究。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序……………………………………………………………王正伟
黑水城汉文文献综述………………………………………………………………………杜建录
西夏语佛典目录编纂诸问题………………………………………………西田龙雄著刘红军译
汉武帝《秋风辞》的番语译文…………………………………………克平著 李杨 王培培译
乾祐二十年《弥勒上生经御制发愿文》的夏汉对勘研究…………………………………聂鸿音
黑水城出土《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译释 …………………………………………
孙伯
君
一件黑水城出土的夏汉合璧历日考释……………………………………………彭向前李晓玉
西夏文《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考论 ………………………………………………段玉泉
黑水城出土藏传佛教实修文书《慈乌大黑要门》试释……………………………………黄杰华
《天盛律令·节亲门》对译与考释…………………………………………………………许伟伟
元代汉文公文书(文书原件)的现状及其研究文献……………………船田善之著 彭向前译
黑水城出土《尚书句解》残页考……………………………………………………………惠 宏
黑水城所出元代亦集乃路总管府钱粮房《照验状》考释…………………………………陈瑞青
黑水城出土元代赋税文书研究………………………………………………………………潘洁
元代亦集乃路农作物种类考述………………………………………………………………徐悦
元代亦集乃路“蒙古八站”考释……………………………………………………………王亚莉
黑水城F114:W3元代选充仓库官文书初探………………………………………………杜立晖
麦足朵立只答站户案初探……………………………………………………………………王盼
俄藏黑水城TK318号文书考释………………………………………………………………陈艳
试析元末至北元初期甘肃地区的分省设置--以三件黑城出土文书为中心……………杨彦彬
黑水城“河边大塔”的性质及断代——以考察队的地图和照片为中心…………………束锡红
西夏皇室和敦煌莫高窟刍议 ………………………………………………………………史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