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才培养>>学位论文>>正文

2008届

发布方:  发布日期:2016-04-15 浏览次数:  

尤桦:《从黑水城文献看元代亦集乃路地方文书制度》导师:王亚勇

内容摘要:本文是以内蒙古考古所藏黑水城出土文书作为主要资料来源,同时以英藏、俄藏黑水城文书作为补充,结合了古代公文史方面的理论知识,对其中涉及到亦集乃路官方公务文书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综合。首先从黑水城官方文书整体性入手,概括了亦集乃路地区的文书机构组成,分析了文书中直接反映出的公文语言繁杂、公文用纸质量较差、公文字体不规范等情况。然后,本文以黑水城文书为依托,和一些敦煌文书和宋夏文书进行简单对比,来说明元代文书的时代特点和元代地方公文程序在继承发展前朝文书制度方面做出的贡献,综合出在元代亦集乃路公文中使用的一些文书种类、撰写制度和行文规则。结合史料,系统地阐述了亦集乃路作为经济落后、人口稀少、民族成分复杂、地理偏僻的路级行政机构是如何进行日常的文书传送,公文处理,以及归档保存等一系列环节,充分表现其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书体系。此外,通过对元代亦集乃路地方公文制度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元代政治机构设置及其关系,官吏的选用和工作效率等政治问题,为以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研究提供便利。

关键词:黑水城,元代,亦集乃路,文书制度

王艳梅:《元代亦集乃路地方政府建制研究》导师:王亚勇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亦集乃路地方政府的建制问题。元代实行行省、路、府州、县制度,路是元代二级行政区,分上中下三等。亦集乃路在元代属于下路,但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亦集乃路的政府机构设置也有与元代其他路的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依据黑水城出土文书中相关的文献材料,结合元代文献资料,探讨亦集乃路地方政府机构设置、政府职能等的相关情况。

亦集乃路最高行政单位为亦集乃路总管府,府内设置六房,其下属机构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制的,其中有官府直属的官方办事机构,也有民间组织。因路下并不置州县,所以坊巷和渠社成为总管府直接领导的基层组织。值得注意的是,亦集乃路的社制较为特殊,它不是以自然村落为单位,而是以渠道长短为标准来划分村社,而且基层组织的负责人的设置或以渠道的长短而定,(例如俵水),或以人口居住的疏密而定,(例如社长)。这是因为亦集乃路的地理环境决定该路的农业必须依靠灌溉,所以亦集乃路政府对于水利建设尤为重视,对水利渠道等的建设反映在了基层组织的设置上。亦集乃路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征收赋税、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维护治安等。

关键词:亦集乃路,政府建制,政府职能,渠社制度

王亚莉:《黑城出土元代站赤文书研究》导师:杜建录

内容摘要: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黑城,是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城的遗址。上个世纪,曾多次在此地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书,为研究西夏、宋、元和北元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史料。其中1983年至1984年,由内蒙古考古所和阿拉善盟工作站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集中出土了大批元代站赤文书。除此之外,俄藏、英藏也收录有少量站赤文书。这些文书主要反映了甘肃行省亦集乃路境内纳怜道上蒙古八站的情况,该八站是蒙古发源地和林与腹里间使臣往来,传送军情急务和政府公文的重要道路。

本文写作主要围绕亦集乃路提调站赤、签补站户和整点站赤三大问题。提调站赤,包括为官员、使臣提供饮食祗应和铺陈什物,以及供应和管理铺马驼只。通过分析文书,推断出各站马匹驼只的大概数目及喂饲方式。站户是站赤的核心力量,保证着站赤功能的发挥。因站役繁重、给驿泛滥、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站户生活疾苦,大量逃亡消乏,政府须及时签补站户,补充人数。且严格依照事产、物力、牲畜等财产标准来签补,打破了户等限制,上户、中户、下户一概签充,并招诱逃亡或迁移站户复业。整点站赤,就是对站赤的整顿清查,保证驿路畅通,及时通报军情,不致倒断。主要依据《至正二十四年整点站赤文卷》中16件公文所载,元末站赤倒断严重,政府下令整点蒙古八站,采取围槽喂养、核对马驼数目和铺陈什物,登记花户姓名等措施。证明出亦集乃路站赤的官员设置,并考证“正马”、“轮流走递”、“整点时间”、“蒙古八站”等问题。此外,本文肯定了亦集乃路未曾设急递铺,并对站赤反映的民族问题,亦集乃路蒙古宗王等问题也有所论及。

关键词:元代,黑城, 站赤,亦集乃路,纳怜道,提调站赤,签补站户,整点站赤

徐悦:《从黑水城文书看元代亦集乃路的农业》导师:杜建录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中国内蒙藏、英藏、俄藏黑水城出土元代汉文文书作为主要资料来源,通过对文书的研读、分析,力求向读者展现元代亦集乃路地区的农业概况。文章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亦集乃路屯田开发的概况,重新考证了亦集乃路的屯田面积和屯户数,并对该路的屯田类型、屯田户的构成做以分类归纳,最后还阐述了当地屯田管理机构的演变。第二部分论述了亦集乃路农田水利的开发与管理,主要以该路灌溉渠道的考述为重点,并兼顾灌溉管理制度等。第三部分对亦集乃路农作物的种类进行考述,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材三个方面展开。第四部分论述了亦集乃路耕作技术的进步,具体阐述了区田法、桑粮间作、牛耕等技术在当地的应用。从本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尚未有系统介绍元代亦集乃路农业的文章,笔者试图通过本文使人们对元代亦集乃路的农业有宏观、系统、深入的把握,同时又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有所突破,展现了亦集乃路农业的特色。

关键词:黑水城文书,元代,亦集乃路,农业

孟爱华:《西夏文〈悲华经〉卷九译注》导师:韩小忙

内容摘要:西夏文《悲华经》是一部译自汉文佛典的佛教文献,这部佛经是在西夏惠宗时期(1068—1086年)由国师白智光主持完成的众多译作之一,后经仁宗朝(1140—1193年)重新校勘,一直流传至元代。这部文献于1917年在宁夏灵武出土,仅存卷九,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为海内外孤本,且为目前所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西夏文大藏经》实物材料之一。

本文首先对西夏文《悲华经》的翻译、校勘过程以及自西夏至元代的版本与流传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考察,力图从增进西夏语言文字学认知的角度重点对《悲华经》卷九全文解读。解读主要借助于与汉文本的比勘进行,比勘以三行对照呈现:第一行为西夏文《悲华经》的原文录文,第二行为西夏文的对译,第三行为《大正藏》与之相应的翻译底本。通过逐行、逐句、逐词的比勘,重点考察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依据汉文本及上下文对西夏文原文中的错别字进行了校勘;

(2)对该经中出现、而在辞书和此前已解读文献中不曾出现的词语进行了解释;

(3)对该经中出现、而在辞书中不曾出现的部分字词的义项进行了阐述;

(4)对该经中新发现的对译、对音资料给出了说明。

关键词:元代 西夏文 悲华经 佛教文献 河西字大藏经

高辉:《西夏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译注》导师:韩小忙

内容摘要:二十世纪初,以科兹洛夫为首的俄国探险队在黑水城遗址(现位于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掘走了大量文物、文献,其中,绝大多数为西夏文佛经。虽然西夏文是一种“死文字”,但文献是语言的载体,对于西夏这样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西夏文佛经的研究,在西夏的语言文字研究、佛典翻译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了由前苏联政府所赠、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西夏文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从外观上,该卷书写较为清晰、完整,从经义上,《大般若波罗密多经》是公认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经文文义丰富、论辩翔实,可谓出色的文学作品,因此,以其为底本翻译过来的西夏文佛经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高质量的研究素材。

罗福成先生曾根据前苏联学者聂历山所寄赠的不完全资料撰写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释文》。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整卷西夏文经文进行逐字对译,然后再与《新修大正藏》中汉文佛经比对。一方面,结合《佛学大辞典》,对从梵语音译过来的专有名词进行注释、说明;另一方面,利用《夏汉字典》、《大正藏》汉文底本及相关资料来辨别、指正文中出现的错别字,从而加深了对西夏语文语法、语义的了解。此外,本文还归纳出了此西夏文经文中出现的同义并列复词。纵观全文,我们既可以体会到西夏译经者在翻译汉文佛经时所持的谨慎、灵活的态度,所具有的较高超的翻译水平和翻译的准确性、生动性,也可以看到抄写者漂亮、工整的楷书;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抄写过程中存在错字、漏字、顺序的颠倒和多人同抄一部经等现象。

关键词:西夏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译注

上一条:2009届 下一条:2007届
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 地址:中国·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电话:0951-2061080 传真:0951-2061083 邮编:750021 E-mail:xxx@nx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