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涛:《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蒙藏委员会与蒙藏边疆的治理》导师:陈育宁
内容摘要:蒙藏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的组成部门之一。它与清代的理藩院、清季的理藩部,乃至北洋政府时期的蒙藏事务局及蒙藏院一脉相承,都是中央政府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要机构。蒙藏委员会与上述机构在管理对象及管理职权方面,差异不大。其与上述机构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以贯彻落实国民党边疆民族政策为目标。国民党自称是孙中山先生的“民族平等”、“扶植弱小民族”等民族政策的践行者。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虽然蒙藏委员会在国民党国政府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学界对其关注还不够,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专门系统的研究更为少见。本文根据《蒙藏委员会公报》《蒙古会议汇编》等第一手文献资料,对早期蒙藏委员会的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第一部分,蒙藏委员会机构与一般职责。主要对蒙藏委员会的职能与机构设置进行厘定与研究,运用例证的方法对其一般性职能予以说明。
第二部分,蒙藏委员会初期对蒙藏边疆的治理。这一部分对五个专门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其一,蒙藏委员会对内蒙古地区纠纷的调解。通过蒙藏委员会对革除瑞应寺活佛业什达尔济名号案、察哈尔右翼四旗迁牧案、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后旗民众请求罢免本旗札萨克案三个具体的案例的分析研究,以反映蒙藏委员会对蒙古地区问题的控制力与影响力,并间接展示了蒙古社会的变迁。其二,蒙藏委员会对康藏事务的处理。其中主要研究了中央政府与西藏恢复固有关系和西康建省的议论等内容。其三,蒙藏委员会处理的涉外蒙事件。本节内容主要研究了外蒙迫害华商等三个独立事件,以此反映外蒙古的巨变和与内地关系的紧张。其四,蒙藏委员会对喇嘛教的态度——以处理“章嘉案”为中心。通过章嘉与国民政府早期关系的研究,以反映国民政府的宗教态度与政策。其五,蒙藏委员会与蒙藏地区教育发展。蒙藏委员会通过的一系列政策和具体措施,如蒙藏专门学校建设等,促进了蒙藏地区教育的发展。
第三部分,蒙古会议研究。蒙古会议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蒙藏委员会组织召集蒙古地区的人士广泛参与研讨、表决蒙古兴革议案的唯一大会。参会的蒙古地区代表有四十余人,会议通过决议案共60件之多,涉及政治、财税、司法、宗教、建设等诸多方面。决议案对蒙古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全方位的规划。虽然由于“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东蒙,乃至大规模侵华战争的爆发后,蒙古地区备受日寇蹂躏,使得改革没有机会进行。但是,通过研究会议上各方提出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思想深刻的议案,以及表决通过的决议案,可以为我们了解蒙古同胞在近代社会变迁中的诉求,以及蒙藏委员会对蒙古地区发展的构想,包括国民政府与盟旗地方的争执等方面,打开了一扇窗。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研究,为我们全面把握国民政府早期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在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建构的视野下,蒙藏委员会在协调蒙藏等民族地区与中央的关系,以及对民族地区进行治理等方面,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民国政府的边疆问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在西藏、蒙古等民族地区有着广泛的声誉和重要的影响力。可以说,在特殊的“过渡期”中,蒙藏委员会基本履行了历史使命,实践了国民党的民族政策。
关键词:蒙藏委员会;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蒙古;西藏;民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现实的民族和历史上的民族都是中国的组成部分。北魏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后,被纳入正史的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曾为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由于研究视角的问题,学术界对北魏政权的正统之争研究尚留有充分的研究空间。
本文以历史学的实证方法,同时借鉴文献学、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对历史上有关正统观念和北魏正统有关资料的爬梳整理,试图对北魏正统产生的历史渊源、北魏正统的建设、保持、巩固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论文共分八章撰述。绪论;第一章,北魏政权正统建设的政治文化背景;第二章,北魏政权正统建设;第三章,北魏政权合法性之巩固;第四章,南北朝时北魏正统观评价;第五章,北魏与南朝宋、齐等的正统之争;第六章,南北朝后对北魏正统观之论辩;第七章,北魏正统之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通过分析,文章认为:北魏政权为了同南朝宋、齐等政权争夺华夏正统,历代帝王及士人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北魏王朝从政权合法性的论证、政权合法性的保持、政权合法性的巩固等方面入手,通过“天命王权”、“五德始终”、“国号议定”、“通三统”、“改正朔”“华夏文化认同”以及太和期间的迁都、改制等具体措施,向南朝宋、齐等政权展开了全面争夺正统的战争。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北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终于被唐及其以后历代王朝官方纳入正史,争得了与南朝同为华夏正统的地位。尽管历朝历代都有从传统夷夏观念出发所产生的不同观点,但北魏被历代官方纳入正史却是不争的事实。
文章最后认为:北魏政权的正统之争对中国的发展历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促进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进程,影响中国古代疆域的确立,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摘要:当前随着西夏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西夏文及西夏文献计算机数字化和文本化,并对数字化、文本化的文献进行查询与检索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利用计算机研究西夏文献数字化整理的解决方法和实现技术,最终将西夏数字化资源集成并整合为国内乃至国际上较全面的西夏学数字化资源平台。该平台可实现西夏文网页显示和西夏文献的文本化及西夏文关键字在西夏文献数字化资源中的精确定位和字库、文献资源的快速更新与发布。通过建立西夏文献数字化资源库进而探索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计算机研究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共分四章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概述西夏文献数字化方法和现状及其研究意义;第二章主要讨论西夏古籍字库的建立过程,该字库中的西夏字字形完全来自西夏古籍文献,其每个西夏字形均来自于已公布的西夏文献,能够真实反映西夏字的本质特征,整体结构未经人为美化与修饰。该字库是目前唯一严格按照原始文献制作的西夏字库。通过建立西夏古籍字库,还讨论了西夏字字形结构特点及与汉字的比较。第三章讨论了西夏文献数字化方法的具体技术路线及文献文本化的过程。通过建立西夏文四角号码输入法大大提高了西夏文的录入速度。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对《俄藏黑水城西夏文献》进行了图像预处理及切割操作。通过人工与计算机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西夏文献的文本化。第四章介绍了西夏文献数据库及其应用。主要对西夏文献数据库的逻辑设计、物理实现及后期的资料整合做了详细论述,对西夏文献范围及所含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对影印图像进行了切割处理,将每个切片与西夏文字表建立了一对一关系。最后通过西夏文电子字典实现了西夏文献数据库的应用实例。文后附录一、二列出了本文制作的西夏古籍字库的字例表及西夏文字部件表,附录三是西夏文电子字典的用户说明手册。
西夏文献数字化研究是西夏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西夏文献文本化、数字化的研究探索了一条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数字化的方法。通过文献数字化方法能够建立涵盖语言、文字、音韵、文献及艺术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库。总之,西夏文献数字化研究的最终成果将对西夏学的研究产生推动与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建立中国西夏文化网络数字资源做基础性和原创性的工作。
关键词:西夏文献, 数字化, 西夏文,西夏古籍字库,西夏数据库
马红艳:《新西北思想研究——以民国时期西北报刊为中心》导师:霍维洮
内容摘要:本文所选的报刊是民国时期在西北开发中所创办的,其以忧思和迫切的基调反映了西北开发的时代内容,也以其特有的功能形成了并传播着建设新西北的思想。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曾有过辉煌和灿烂的历史。历史发展到近代,西北成为一个封闭和落后的地区,交通梗塞,经济凋敝,文化教育不昌,土匪横行,军阀官僚跋扈,各种自然灾害屡屡发生,其破败的社会和难以为继的西北民众令人扼腕;西北又是重要的,其有丰富的矿产可资开采,有广阔的土地可以移垦,有朴实勇敢的民众可以发展西北;其经济的发展与否制约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其文化的发展与否也关系到中国整个文化的健康和完整;其绵长的脆弱的边防线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其严重的民族问题成为中国分裂的潜在危险,尤其在抗战时期,西北是抗战的大后方,是建国的根据地,这一切都把西北推到了时代的前沿,西北开发的呼声不绝于耳。在20世纪30—40年代西北开发的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各种建设新西北的思想通过西北报刊传播开来,兴起了一股开发西北和建设新西北的思潮。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西北开发为背景,研究西北报刊中所反映出来的建设新西北的思想。这些建设新西北的思想是作者以爱国热忱和自己的学识,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来设计和规划西北的建设,希望把西北建设成现代化的新的社会,并成为中国发展和崛起的桥头堡。这样西北社会的落后面貌不仅可以得到改进,而且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将得到改观,走向富强和发展。这些建设新西北的思想所设计的范围是十分广阔的而深刻的,既有经济建设方方面面的内容如农林牧、交通、金融、垦殖等等,还包括对西北社会方面的思想如,改革西北政治,发展西北的教育,改善西北的民族关系以及恢复和建设西北的文化。这些建设新西北的思想有一些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具有借鉴的意义,而其中关于建设现代化的思想扔在践行当中。
关键词:西北,新西北,新西北思想,西北开发,西北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