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才培养>>学位论文>>正文

2011届

发布方:  发布日期:2012-09-25 浏览次数:  

陈红梅:《近代回族国家认同研究》导师:陈育宁

内容摘要:国家认同是所有主权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国家致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论题。在当前世界范围内民族问题频发、民族冲突不断的背景下,国家认同问题的研究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国家认同是建立在各个少数民族对国家认同基础之上的。作为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回族对国家的认同是非常鲜明和突出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研究视角的问题,国内对于回族以及其他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研究成果尚不十分丰富,仍留有充分的研究空间。

本文以历史学的方法,同时参借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试图对近代回族国家认同的特点、内容、产生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希望能以近代回族的国家认同为个案,探寻近现代条件下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群体实现国家认同的共性路径,以及构建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的趋向性原则。

论文分六章撰述。包括:绪论;第一章,近代回族国家认同的历史根基;第二章,近代回族国家认同的产生机制;第三章,近代回族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第四章,近代回族的国家政治认同;第五章,近代回族的中华文化认同;第六章,近代回族国家认同的理论思考。

通过分析,文章认为,近代回族的国家认同是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传统意义上属于君主王朝时代国家认同的现代化转型和升华之结果,它是由对中华民族身份的体认、对国家政权和法律体系的遵从和依靠,以及对中华文化现代化发展方向的认同所构成的综合认同体系。而促成近代回族国家认同现代化转型的主要因素有: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传入所提供的新型理论工具,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所唤发的民族觉醒意识。辛亥革命成功和中华民国建立,使得回族国家认同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改变,同时“国民”身份的取得和“民主”、“平等”的政治意识的产生也使回族对国家认同的内涵产生根本变化;回族社会内部随历史潮流而生的新型社会团体和新式报刊媒介等现代因素在对回族的国家认同进行社会动员和观念传播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最后,文章认为:近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需要建立在地域、血统、宗教、文化等原生性纽带的基础之上,但又不可能单纯依靠原生性的民族情感来维系,而是需要一些更具现代性的时代因素来替代原生性的情感联系,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为:用制度和法律构建国家认同的新型纽带和用包容性原则构建中华民族文化价值。

关键词:近代回族,国家认同,民族认同

林雅琴:《甘宁青地区的回族经济开发活动与近代化研究》导师:王银春

内容摘要:近代以来,回族相对更加集中在甘宁青地区,她的存在和发展对甘宁青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结合近代甘宁青社会的变迁,论述回族对这一区域的经济开发活动,从而探讨回族经济活动在甘宁青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本文分八部分加以阐述。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及意义,对与本选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及历史资料进行回顾和评述,简要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结构安排、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阐述了历史上回族对甘宁青地区的经济开发,以屯田、垦荒为主,兼营商业、手工业及畜牧业。近代以来,随着甘宁青社会环境改变,回族经济也呈现出多样性,其经济开发活动更为丰富。近代甘宁青社会变迁中促动回族进行经济开发的主要因素有:近代商贸业以及商人阶层在甘宁青地区的兴起,刺激了回族商人积极参与商贸活动;民国时期回族军阀主政甘宁青地区,决定了这一时期回族对甘宁青地区经济开发的规模和效果;近代甘宁青社会的文化变迁对回族商人和军政阶层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并与回族经济形成互动。

第二章阐述近代甘宁青地区的回族商贸活动。回族在近代商业潮流的影响下,调整商品经营结构,结合善于经商的传统优势,推进了甘宁青地区的商业化和市场化进程,还为商业城镇的繁荣作出了贡献。而回族马家军阀利用所掌握的军政特权,大力发展其官僚资本商业,导致甘宁青地区的民族资本商业遭受摧残。

第三章是近代回族对甘宁青地区农林牧业的开发。在农业方面,回族积极从事良种改进和良法推广,这也是甘宁青地区农业近代化的突破重点。民国以来,因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回族诸马政权为农业经济带去了包括科技、法规制度等近代因素,有利于农业的近代化。

第四章是近代回族对甘宁青地区工矿交通业的开发。这一开发活动标志着甘宁青社会近代化的启动、发展水平和艰难历程。民国时期,回族军阀兴办的一系列工矿企业,虽然着眼于壮大集团经济实力,巩固马氏家族的统治,也没有改变甘宁青的落后面貌,但这毕竟标志着宁夏、青海诞生了近代工业,意义深远。用机械化的生产代替手工作坊这本身就是划时代的进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个地区走向近代的标志。在当时条件下,这些工矿企业使宁夏、青海的近代化有了实质性内容,客观上有利于地区的工业化建设和生产力提高。

第五章是近代回族对甘宁青地区金融业的开发。民国年间,甘宁青地区的新式金融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发与变化而产生和发展,并成为地方军阀官僚聚敛资本,垄断经济的工具。

第六章是对近代甘宁青地区回族经济开发的再审视。本文总结了近代甘宁青地区回族经济开发的特点,主要有近代回族经济开发的地方性与民族性;近代回族所处的政治环境与政治地位对甘宁青地区经济开发的制约;回族重商文化传统对甘宁青地区经济开发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近代甘宁青地区回族经济开发的程度低、局限性大。此外,本文从有利于本民族的发展、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及加强民族联系和团结、推动甘宁青民族地区经济的转型三个方面,概括了回族经济开发活动在甘宁青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

结语部分,对甘宁青社会的近代化作出评价。

关键词:甘宁青地区,回族,经济开发,近代化


佟建荣:《西夏姓氏考论》导师:杜建录

内容摘要:西夏姓氏是西夏政权所辖区域内所有民族的姓氏,大体上有蕃姓与汉姓两类。丰富的西夏姓氏资料是西夏乃至10-12世纪中国西北地区社会、历史、文化、民族研究的重要材料,同时,也是中古西北方音的真实记录。

文章首先利用传统考据与语音分析的方法,从各类汉文文献中考订出同名异译姓氏33组。这些异译以同音异译为主,掺以形近之误,当然也有传抄过程中的误写。通过考证澄清了由于不同写法而造成的混乱,有利于史料的利用与阅读。

其次,利用语音分析及西夏研究中的二重证法,即西夏汉文史料与西夏文史料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出相互对应的西夏蕃姓78组,建立了西夏文姓氏与汉文史料之间的联系,提升了西夏文姓氏资料在西夏社会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另外,在勘同的基础上对38个姓氏的译法作了统一,并对一些误识、识译的西夏文姓氏进行了订正。

其三、考证出西夏蕃姓的8种来源,即以民族名称命名的姓氏、以党项部族名命名的姓氏、以吐蕃部族名命名的姓氏、以祖先名命名的姓氏、以地名命名的姓氏、以节气名命名的姓氏、继承的鲜卑姓氏以及与佛经真言中用语组成的姓氏等。

第四,对西夏境内的汉姓进行了分类考证。共考证出汉姓89个,其中蕃族汉姓42个,汉族汉姓58个。西夏的汉姓既有中原汉地的常用姓氏,又有西北历史上其他少数民族包括党项族曾使用的单音节姓。蕃族汉姓有的源于蕃化汉人,有的源于缘于蕃人取汉姓。

第五,对保留在《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汉文文献》(非佛经部分)等大型西夏文献集成图书中的西夏遗民姓氏进行了整理考证,判断出西夏遗民姓氏48个,对其中的23个作了详细考证,在对比蒙元与宋夏时期西夏姓氏的基础上,发现了蒙古语在西夏姓氏蒙古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在考证的基础上对西夏姓氏反映出的包括党项对西北历史上诸民族的吸纳与融合、西夏民族构成,政权的多民族性、普遍的民族通婚等西夏民族问题及同音异译中反映出的语音现象进行了讨论。

关建词: 西夏 姓氏 蕃姓 汉姓



上一条:2007届 下一条: 2012届
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 地址:中国·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电话:0951-2061080 传真:0951-2061083 邮编:750021 E-mail:xxx@nxu.edu.cn